送交者: 明报 于 August 15, 2019 20:11:24:[新观察/xgc2000.org]
特稿:68%人稱警過分用武 四成指示威者 明報民調:同意抗爭須「非暴力」 跌至七成
【明報專訊】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民衝突持續升溫,《明報》本月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做第三輪民調,71.6%受訪者同意參與抗議活動時一定要堅持「和平非暴力」原則,比率較6月中旬大跌11個百分點;認為警方過分使用武力的受訪者比率達67.7%,認為示威者過分使用武力的亦有39.5%。有學者認為,隨着事態發展,市民會思考示威者使用暴力的原因和效果,例如政府拒回應訴求才迫使示威者使用暴力,「不是逢暴力便譴責」,而警方連串執法爭議亦令市民對警方的信心進一步下跌。
對警方信任度3分 跌1.36分
是次民調於8月7日至13日以電話隨機訪問842名15歲或以上市民,即涵蓋8.11多區發生衝突事件的時間。就市民對警方的信任程度,以0分為完全不信任、10分為完全信任計,最新信任度為3.08分,較6月中跌1.36分。反修例運動訴求上,高達80.1%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,76%認為應該正式撤回修例,比率也較6月中微升。
「不合作運動」反應兩極 必須和理非 「一般」「不同意」意見增
對於有市民發起「不合作運動」如堵塞交通和罷工等,藉此促使政府回應訴求,受訪者反應兩極,40.1%人表示非常接受或頗接受,同時亦有37.5%人非常不接受或頗不接受,認為一般的有21.9%。細分各項反應,以非常不接受佔比最多,達27.6%。
今次民調中,71.6%受訪者非常同意或頗同意參與抗議活動時必要堅持和平非暴力,惟比率較6月調查的82.9%下跌;表示「一般」的比率為17.7%,升逾7個百分點;表示非常不同意或頗不同意者,由6.1%升至9.6%。意味受訪者向不同意「一定要堅持和平非暴力」的方向轉移。
學者:市民思考暴力根源 葉國謙感奇怪 尹兆堅稱政府警號
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相信,7月21日元朗白衣人施襲事件和警方各項執法爭議,是令市民對警方信任度下跌的主因。他說,民調結果顯示不合作運動只能鞏固自己陣營的支持者,難爭取更多支持,因反修例者可以說是為迫使政府回應,但建制陣營會指行動影響民生、令社會不穩,雙方各有一定理據,相信市民對不合作運動的看法,是建基於本身對修例的立場。
行政會議成員、民建聯會務顧問葉國謙表示,對更多人接受暴力「覺得奇怪」,自己難作解讀,相信市民仍以和平為主,較堅持非暴力,他不太擔心會有更激烈示威行動,因市民知道暴力行為持續會對香港不利。他說,不合作運動損害廣大市民,持續下去必令民心耗損,因不參與反修例運動的市民面對堵路等直接阻礙會有強烈反彈。
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認為,受訪者對暴力接受程度增加,為政府敲響警號,反映市民愈趨不滿警方暴力和縱容襲擊反修例示威者,更多市民覺得示威者強烈反抗是合理。他說難料示威行動日後會否更趨暴力,因示威者會透過網上討論這種「直接民主」方式,即時修正部分行動,例如機場衝突等,但若警暴持續,難料會否惹更大反彈。
就市民對堵路和罷工等不合作運動意見分歧,尹兆堅承認不合作運動有爭議,因一般人會反問為何要他們付上成本。他形容不合作運動能否爭取更多市民支持是眾說紛紜,大家可三思抗爭行動是要指向政權。
明報記者
倘影響經濟 最大責任者 57%人稱港府 8.5%指示威者
【明報專訊】政府近日批評示威活動影響經濟,本報委託中大民調顯示,64.4%受訪者「非常同意或頗同意」,若修例風波持續將嚴重拖累經濟。若修例風波真的影響經濟,最多人認為港府須負最大責任,達56.8%;認為示威者要負最大責任的佔8.5%。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認為,數字反映政府的論述「似乎不太有說服力」,政府即使談論經濟,反修例市民仍會聚焦政治議題。
蘇鑰機:政府經濟牌難改聚焦 風波持續 64%人同意累經濟
至於「非常不同意或頗不同意」修例風波持續將嚴重拖累經濟的人,佔13.8%,表示「一般」的有20.8%。
問及若修例風波真的影響香港經濟,誰須負最大責任(可選多項),除港府外,20.9%受訪者認為中央政府須負最大責任,建制派議員和警方分別佔7%和4.1%;認為示威者要負最大責任的有8.5%,選「外國勢力」和泛民議員的則各佔11.3%和10.8%。
另外,受訪者被問到現時有否考慮移民海外,30.8%的人表示有,較6月中民調上升5.5個百分點;68.9%表示沒有,比率下跌逾4個百分點。
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認為,民調結果反映政府將經濟下行的責任推向示威者,說法完全不奏效,批評政府穿鑿附會,將外圍經濟因素推到示威者身上,而市民亦明白修例風波源自政府,政府希望民意轉向的如意算盤打不響。行政會議成員、民建聯會務顧問葉國謙表示,政府現時可作出讓步的空間不多、「已經表達了」,強調「壽終正寢」的說法比撤回修例更明顯,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亦會衝擊警隊。
感憤怒程度7.9分 絕望5.4分 青少年高收入 負面情緒最強烈
民調同時訪問受訪者心理狀况,以0分代表完全沒這種感覺、10分代表感覺很強烈計,受訪者對現時社會狀况感到「憤怒」的程度達7.9分,「焦慮」程度為6.36分,感到「恐懼」和「絕望」的程度分別為6.08分和5.43分。
其中,15至24歲年齡群組、家庭收入6萬元或以上群組,對這些感覺反應最強烈。
(反修例風暴)
43%市民對港府信任度「0」
【明報專訊】《明報》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做第三輪民調,訪問市民對港府和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,以0分代表完全不信任、10分代表完全信任計,受訪者在8月對港府的信任程度只得2.77分,較6月中的3.61分進一步下跌;其中43.5%受訪者對港府信任程度為0分,即完全不信任,比率急增17.1個百分點。
受訪者對中央政府的最新信任程度為2.96分,較6月中的3.48分下跌;其中40.3%受訪者評0分,即完全不信任,比率上升8.6個百分點。在今次民調,市民對港府的信任程度比中央政府更低,是三輪民調中首次。
一國兩制滿意度平均3.65分
另外,受訪者被問到是否滿意中央政府現時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的做法,以0分代表完全不滿意、10分代表完全滿意,平均滿意程度為3.65分,其中31.1%受訪者給0分,即完全不滿意。對港府、中央評分最低的,以15至24歲、家庭收入6萬元或以上、大專或以上學歷人士佔比例最高。
風暴終局:22%人料自行消散 38%料港府強力鎮壓
對於修例風波持續,受訪者估計最終發展如何,最多人認為香港政府會「強力鎮壓令抗爭行動不能繼續」,佔37.5%;22%受訪者認為「抗爭行動將自己逐漸消散」;17%人估計港府會「充分讓步令抗爭行動停止」;13.5%人相信中央政府會「出動解放軍令抗爭行動不能繼續」;表示沒答案或拒絕回答的有10%。
(反修例風暴)
8‧11女子中彈夜 警認射「10槍以下」布袋彈 稱目標為「攻擊警署的示威者」
【明報專訊】周日(11日)尖沙嘴警署外爆發警民衝突,一名戴頭盔及眼罩的女子疑遭布袋彈擊中頭,眼球爆裂受傷;警方昨日說,當晚警署被攻擊期間,現場指揮官採取「保衛警署行動」,承認曾發放催淚彈及「10槍以下」布袋彈,稱當時發射布袋彈的目標為攻擊警署的示威者。
警方近日就事件展開調查,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高級警司李桂華昨日交代調查進度。他說,警方已做現場勘察,與有關的人會面,包括警員,另亦看過閉路電視及網上片段、警方紀錄和查詢專家意見。
李桂華稱,目前已肯定的,是當晚6時40分,警署被示威者包圍,有人用汽油彈、彈珠攻擊,防暴警察7時半到場支援,其間街上無警員。他說,7時24分,一名女子在彌敦道巴士站接受救護人員治療,事主倒地前,附近的警署被猛烈攻擊。不過,警方仍未掌握傷者受傷位置、她之前做過什麼行為、與周圍示威者的距離、其傷勢及當時使用的保護器具等,再次呼籲她聯絡警方。
未掌握受傷位置 再籲聯絡警方
李說,警署被襲擊時,現場指揮官採取保衛警署行動,警員曾在個別位置射催淚彈及布袋彈。他稱,使用布袋彈須瞄準目標,事前須警告,並會有紀錄,旁邊須有督導人員。被問當時射擊布袋彈的目標是什麼、一共發射多少發,他說目標是攻擊警署的人,至於發射總數他稱「不記得」,僅回應是「10槍以下」,亦沒提供布袋彈使用指引。
另外,監警會專案組正調查6月9日至7月2日的示威活動。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謝振中說,警方已和監警會專案組舉行3次會議,警方同意提供有關使用武力守則的詳細資料,正在整理,而監警會昨早曾往機動部隊總部了解。據悉,昨日監警會到總部觀察約兩小時,警方展示如何用武器,包括催淚彈、布袋彈、橡膠彈、海綿彈、胡椒彈的試射環節,但昨未有時間看使用這些武器的守則。
6‧9起拘748人 115人落案
警方稱,由6月9日至昨日,警方共拘捕748人,有115人被檢控;累計177名警員受傷;共發生76次警署遭包圍及襲擊。他並說,警方前日拘捕17人(15至61歲),他們涉非法集結、非法燃放或致使他人燃放爆竹煙花、串謀侮辱國旗、藏有攻擊性武器、刑事毁壞、藏有工具可作非法用途、意圖縱火等;前日行動中警方共使用35發催淚彈及1發橡膠彈。
(反修例風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