葉健民﹕林鄭,你根本沒有能力管治香港


所有跟贴·加跟贴·论坛主页(分页)

送交者: 明报 于 June 13, 2019 20:08:24:[新观察/xgc2000.org]

葉健民﹕林鄭,你根本沒有能力管治香港

【明報文章】100多萬市民走到街頭,清楚表達了對修訂《逃犯條例》的堅決反對,但林鄭月娥依然不為所動,決定如期二讀,誓要與民為敵,等同全面向香港人宣戰。面對如此麻木不仁的政府,還有什麼好說?

只能說,林鄭月娥,我們看錯了你。曾經以為你與梁振英有所不同,你看來心腸沒有他那麼壞,應該可以為香港做一點好事。即使我們知道你性格傲慢素來自以為是,大家還是疑中留情,願意給你一點時間去證明自己,因為我們相信至少你的個人能力看來比梁振英強。你為官30多年扶搖直上,官場聲譽也不錯,應該能夠為香港多做實事,令我們的日子好過一點。但事實證明,我們錯了,你並不是我們一廂情願地想像的能吏。相反,過去數月中,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你和梁振英是一丘之貉,一樣志大才疏,最終同樣禍延香港。

假如實情真的如你所說,中央從來沒有給予壓力和指示要特區政府去修例,那麼弄到今天如斯田地,官民全面衝突,青年被迫走上街頭以血肉之軀去抵拒惡法,被打個頭破血流,便是完全拜你一個人的無能魯鈍所賜。

對特區政治形勢沒基本判斷能力

首先,你連特區政治形勢基本判斷能力也沒有。一開始,你大概以為修訂逃犯條例所引起的反響,大致只會和一地兩檢、DQ議員(取消議員資格)風波一樣,極其量只會被輿論炒作一輪,然後在立法會吵吵鬧鬧數天,便可以順利通過。你以為反對派在連番打壓下,已經不成氣候潰不成軍,公民社會在傘運結束後也是人心散漫心灰意冷。在議會中,建制派亦取得了壓倒性優勢。所以你在這種形勢大好的判斷下,相信政府可以為所欲為甚至倒行逆施,也毋須付出任何代價。現在的發展,當然與你的想像差天共地。人心不死,香港人要活得有尊嚴的決心,你這種離地高官確實很難理解。但你甚至連商界對修例怨聲載道也不知,幼稚到以為建制派個個會同心同德無限支持。你完全誤判形勢鹵莽行事,以為「拍拍心口」來句「事不避難」便可以向中央邀功,貿然向港人提出一個大家一直不敢面對的問題:「為什麼不相信中國的司法制度?」殊不知這正正就是港人心中的終極恐懼,結果引來全城反撲堅決說不,闖下彌天大禍令政府焦頭爛額,這完全是你咎由自取。

用人無方 倚重庸才

你的魯鈍平庸,也體現在你的用人無方倚重庸才。你把解釋游說重任放在鄭若驊、李家超這兩個哼哈二將身上。鄭若驊上任以來屢生事端,處事粗疏無視規章,早已引來劣評如潮。作為政府主要官員,她連基本政治公關技巧也沒有,與傳媒關係緊張,更遑論去爭取輿論支持。即使在專業範疇上,在解說法律細節條文要點時,她也總是錯漏百出左支右絀。這種水平的高官,又怎樣去說服大眾?李家超總是一副藐視眾生的嘴臉,永遠以為擺出一副官威便是道理在手。相比之下,他甚至連當年負責推銷23條立法的時任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也不如。葉劉當年尚且願意面對群眾,不惜跑到維園以寡敵眾舌戰群雄,明知山有虎也敢走進校園,與大學生唇槍舌劍負隅頑抗。李家超就連這份勇氣也沒有,永遠迴避與挑戰者正面交鋒。這樣的官員,又如何取信於民?

最大失敗 是對國際局勢無知

不過你的最大失敗,是你對國際局勢的無知。你起初以台灣命案為藉口,以此強調修例刻不容緩,但你竟然如此天真會認為台灣當局會啞忍承受,任由你利用而不予反擊。結果人家拿出證據,說明曾3次提出司法互助請求,港府卻全不理會,把你的所謂「還受害人家屬一個公道」的虛情假意徹底扯破。然後對方重申即使條例通過也不會提出引渡要求,把你的所謂立法迫切性論據全面摧毁。台灣陸委會更是借題發揮,說明絕不會接受這種一國兩制框架之下的法律安排,順勢向北京來一下正面抽擊。兩岸關係相互博弈高手過招,林鄭一知半解沒頭沒腦的一頭栽進去,無疑自暴其短。

到了6月9日百萬人上街,你又把這次民情爆發歸咎於外國勢力介入。西方國家今次確實高度關注修例風波的事態發展,不單有各國使節高調地提出措辭強硬的抗議照會,多國領導人也先後就此發言。但問題是人家在本港有不少投資,每年來港工作或旅遊的國民也為數不少,提出關注顯得合情合理。而香港的所謂理想營商環境,最重要的還是司法獨立和完善的法律制度。修訂逃犯條例便正正觸動了這個關鍵環節,外國政府又如何會不聞不問?所謂外部勢力介入,亦永遠是一個轉移視線的最佳藉口,可以把政府在官民衝突中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。例如佔中運動,便被說成完全因為美國在背後策劃,與中央違背普選承諾完全無關。又例如八九民運也被描述為純粹是由海外黑手一手促成的「國際大陰謀」,而非因當年國內官場腐敗官倒嚴重所致。這些反智論述,動輒把問題提升到「國家安全」層次,凡事試圖以「大局」觀念去把所有國家壓迫行為合理化,把群眾說成全無思考能力民智未開的愚民,既無新意亦缺乏說服力,但卻是專制政權和它的爪牙情有獨鍾的文宣伎倆。但作為國際大都會首長的林鄭,竟然對這種說法照單全收,又叫港人情何以堪。

不過,就算退一萬步而言,假設我們完全信納外國介入論,大家也不禁會問為什麼林鄭偏偏要在中美貿易戰全面開打、國家在國際形勢上處於下風之際,要為外國敵對勢力提供一個完美機會去攻擊國家呢?她是否真的沒有想過,在這個時候提出這種法律修改,必然會令本來正被西方圍剿弄得頭昏腦脹的中央承受更大國際壓力?香港正處於中美兩國「交戰」前沿,何苦又要自招麻煩引火自焚呢?中央當下面對這個情况,為了面子只能力撐林鄭到底騎虎難下,但又不知要虛耗多少心力。

幾代人艱苦建文明制度 被其莽撞摧殘殆盡

這個對國際形勢全無認識、對特區政治格局茫無頭緒的技術官僚,完全沒有足夠政治視野地去處理問題,不單陷特區於大亂當中,更在多事之秋為國家添煩添亂,還有資格管治香港嗎?我們的香港,就是毁在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手上,幾代人艱苦建立的種種文明制度被她的莽撞摧殘殆盡,大家可以不憤怒嗎?

作者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

王慧麟﹕沒有不選邊的可能

【明報文章】《逃犯條例》修訂(送中條例)已轉入立法的直路。有朋友告訴我,北京來使最近因為特首民望暴跌,南下調研,拿出一份已退休的老闆在報紙的副刊文章說,美帝來勢洶洶,送中條例不能倒下,否則只會損害管治威信、屈服於美帝云云。這些鴻文,都是1970年代的反美論點,循環再用,而且,美帝現在是「陽謀」,就是要「借港制中」,難道香港政府與美帝硬拼到底,在佔領行動出動所有力量對付及鎮壓,美帝就會收手,香港政府就可以凱旋而歸,經濟從此更欣欣向榮,高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出口止跌回升,啟德地皮重新拍賣再創新高嗎?

舊冷戰思維與2019年時勢完全不同

1970年代的舊冷戰思維,與2019年的時勢,已經完全不同。在新冷戰的格局下,美帝自傷三拳,也一定要把對手置於死地,而非用武器及金錢來保持勢力平衡。美帝發動的經濟戰,足以影響好多香港的中小企業。筆者在做電視節目的休息時段時,曾問一間中小企的生意情况,因為香港的出口,已經連續跌了數個月。這位老闆說,自從貿易戰開打後,他從去年11月至現在也收不到美帝買家的訂單。屈指一算,已經7個多月。問他美帝客戶佔公司營業額之百分比如何,他說佔三成。他希望本月底中美可以有得傾,否則再捱多幾個月,可能要炒人。

美帝以關稅戰開啟貿易戰之戰幔,再利用關稅作為武器,逼其他國家坐下談判,討論開放市場,特別是逼對方提早開放金融服務業、高科技及通訊市場等,以美帝最擅長的金融服務業之實力,強迫對方提早開放以霸佔市場。要達到此目的,美帝在政治上一定要用盡所有方法,先逼國家地區選邊,要他們選擇自由民主的泱泱大國,抑或是另一邊的巨龍。在1970年代的冷戰,美蘇爭奪盟友,非洲地區的獨裁者,在美蘇之間玩兩面手法,貪污腐化收錢賣國。現在的新冷戰,如果有國家或地區不願意跟隨美帝,美帝就玩經濟封鎖,用經濟力量逼對手跪低。談也不談,更遑論像1970年代那樣送錢支持獨裁政權。

李顯龍看到新加坡要「左右逢源」

正因為美帝是以經濟霸凌的手段來逼對手屈服,亞洲的新興國家及地區,根本無從選擇。美蘇年代,亞洲部分發展中國家還可以搞不結盟運動,以不選邊作為自保的方法。但到了現在,除非永遠也不跟美帝這個唯一經濟強國做生意,否則只能倒向美帝。這形成了不少國家相當困苦的外交選擇。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最富庶的國家,也遭受侵侵旋風之覆蓋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接待美帝總統特朗普(侵侵)與北韓領導金正恩,可見其國際地位,獲得美帝及北韓背後支持的中國認可。即使如此,李顯龍在5月31日的「香格里拉對話」之中,就提到亞洲小國在美帝強勢選邊之外交政策下,應如何自處的問題。

李顯龍的演說有好多的信息,但最重要的是,他提到新加坡在這一波新冷戰下的角色。他提到,東南亞在冷戰時期,這個地區的國家,都面對美蘇鬥爭的壓力。但他不希望新加坡,在美中兩國關係轉趨緊張之時,要被迫選邊站,他又說,他不想看到,在兩個大國的界限(boundary)開始劃定之後,每邊都有人問小國:「你是我的朋友嗎?」這樣讓小國很難做決定。李顯龍總結時提到,新加坡對一帶一路與印太策略都是不偏不倚的,而且是一貫的。他最後也呼籲,這些計劃與其他區域性的合作計劃,應是要加深這些地區與國家的關係,而不是要製造分裂,加深裂痕,以至於強迫其他國家歸邊。

新加坡是主權獨立的國家,因此李顯龍的說法,明顯是以新加坡的利益出發,告訴兩個大國,不要逼新加坡歸邊,同時也暗示,他不想讓新加坡成為任何一個大國之附庸。當然,有些人會批評,李的說法,一方面想享受一帶一路的好處,也要做到美帝印太經濟秩序下的一個伙伴,玩左右逢源,其實只能是「發夢」而已。但筆者認為,他至少看到,新加坡要生存,又要顧及未來的經濟發展,策略上要做到左右逢源,讓兩個大國都要爭逐其支持,讓兩個大國都要搶着找新加坡做生意,這個平衡點不容易做到,但只要做得到,新加坡就可以在夾縫之中繼續發展。

官員應打壓百萬人聲音換國際不信任?

在政治上,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成立的特別行政區,沒有獨立的外交政策及國防政策,香港政府沒有選邊的煩惱,因為只有中國這一邊。但基於香港100多年來的國際性,所以能在過往大國之衝突中,用「去政治化」專心發展經濟,走經濟國際化的路線。但自從侵侵上台後,決意打擊中國,香港在政治上,不能像台灣或日本一樣完全親美,但經濟上香港卻要在大國衝突下繼續其國際貿易之經濟利益,在一帶一路之中,以及在印太經濟秩序之中搵啖飯食,香港領導就應該思考,怎樣在當中搵到一條經濟活路,盡量不要讓社會出現嚴重的政治對立,逼大部分只講搵錢、不愛公開談政治的香港人選邊。特首強力硬推送中條例,棍如雨下打壓青年,任由公權力恣意地打壓反對聲音,不單止逼得社會尖銳對立,更會惹來未來的國際政治壓力,包括撤銷特殊經濟地位以至官員制裁,這樣做就對香港經濟有利嗎?以打壓100多萬人的聲音來換取日後的國際社會的不信任,又是一個負責任的官員應該要做的事情嗎?

作者是時事評論員



所有跟贴:


加跟贴

笔名: 密码(可选项):

标题:

内容(可选项):

文章类别:原创 转贴 发送转贴请选择转贴按钮,否则转贴将会被删除,转贴须知
URL(可选项):
URL标题(可选项):
图像(可选项):

版务相关(删贴、投诉版主、举报等)的贴子请到版务区发布,否则贴子将会被删除


所有跟贴·加跟贴·论坛主页(分页)